雷火电竞体育官网首页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雷火电竞新闻

喜报!我院学子斩获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桂冠

时间:2025-09-29    浏览次数:0

 

  

  

  历史性突破:获奖数量与质量实现双飞跃

  2025年9月23日至24日,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黑龙江大学落下帷幕。我院师生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实现了参赛成绩的历史性飞跃,共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3项,获奖等级与数量均位居全国参赛高校前列,创下我院参赛以来的最佳战绩。

  

  顶尖荣誉:全国前十、赛道第一!

  尤为瞩目的是,由王燕、刘路云老师指导,研究生苏传智、蒋敏卓、张馨元、武桐雨、曹若仙组成的“银声五韵”团队,其作品 《听·见银韵——控拜村银匠文化的声景织补与生态共生》 ,凭借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强校林立的风景园林设计赛道中力压群雄,不仅一举夺得大赛最高荣誉“十佳新锐奖”(全国前十),更是在该赛道中荣膺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多点开花:多支团队齐获国家级大奖

  由陈楚琳老师指导,曾钰喧、王浩、王博艺、宋芷慧、迟名驿组成的“五林萌主”团队,其作品 《歌行山水间——苗歌叙事中的朗德苗寨空间再生》 同样表现优异,斩获全国一等奖,充分展现了我院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协同创新的团队精神。

   

    

   

  赛事激烈:万余人角逐,我院脱颖而出

  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是隶属于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等单位指导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核心主题赛事,也是目前面向全国风景园林学位研究生设立的唯一国家级顶尖设计竞赛大赛设置媒体传达设计、环境空间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风景园林设计五大专业赛道,同时紧扣哈尔滨市禀赋设计了地方赛道共计六大专业赛道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39所高校、1.58万名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参与,共计提交有效作品7339件大赛十佳设计新锐奖”(0.15%)和一等奖3%)的竞争激烈程度创历届新高。在备受关注的风景园林设计赛道中,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等110余所高校的264件作品。经教指委专家的多轮严格评审,仅14支队伍脱颖而出、入围全国总决赛。我院独占3席,成为入围团队最多的高校之一。在整个竞赛过程中,我院学子表现卓越,不仅荣获该赛道全国第一名,其作品《听·见银韵》更进入六大赛道共同竞逐的“十佳设计新锐奖”总决赛,最终跻身全国前十,充分展现了我院在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雄厚实力。

  全国表扬:教育大会点名表彰我院成绩

  2025年9月27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暨2025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开幕式上,大会主办方对我在本届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了高度认可。这一殊荣是对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成效的充分肯定,令全院师生倍感振奋。

  

    

  组织有力:学院领导全程统筹,保障备赛全程

  卓越成绩源于学院上下的协同发力与鼎力支持。 学院对本次大赛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何韶瑶院长亲自挂帅,统筹部署,带领学院领导班子全程指导备赛工作。从前期的赛事动员、资源整合,到中期的方案构思、反复打磨,直至最后的冲刺演练,学院为各参赛团队提供了全方位的坚实保障与技术支撑。在院领导的亲自关怀与各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师生团队凝心聚力,克服困难,经过数月的精心准备与不懈努力,最终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前瞻的设计理念与出色的现场表现征服评委,载誉而归。

   

    

  作品深度:创新理念融合文化传承

  获奖作品一:《听·见银韵——控拜村银匠文化的声景织补与生态共生》

    作品以“苗族银匠第一村”控拜村为对象,创新性地以“声景织补”为核心设计理念,将银饰锻造的非遗技艺之声(锻打、錾刻)、苗族文化之声(苗歌、铜鼓)与村落自然生态之声(流水、虫鸣、梯田蛙鸣)有机融合。通过设计银匠工坊声景体验区、苗歌广场声景互动装置等,让“银韵”成为活化非遗、链接生态的纽带,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协同发展提供了极具创见的实践范本。

   

    

   

    

  获奖作品二:《歌行山水间——苗歌叙事中的朗德苗寨空间再生》

    作品以朗德苗寨为实践基地,深入挖掘苗族古歌的叙事内涵,将其作为空间再生的精神主线。项目系统整合了当地的梯田景观、非遗文化与聚落肌理,通过“三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的整体重构,推动民族地区实现自然修复、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是“美丽中国”战略在民族村寨落地生根的生动诠释。

   

    

  团队风采:并肩作战,共创辉煌

   

    

   

    

  (文/王燕 一审/廖秋林 二审/马振山)